首页关于我们协会动态HR资讯人物访谈学术沙龙会展与培训友好往来会员专区HR社区
 
 
   
您的位置:中国人力资源协会 >> HR资讯 >> 职场快报
 
 
高温天沪上企业为职工送福利 专家:因地制宜效果更好
来源:劳动报  发布日期:2017-8-15

  原标题:高温福利成企业关爱职工“温度计”

  今年夏天,杭州某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一项暑期高温福利令人艳羡不已:该公司规定,暑假期间,凡家里有2至12岁孩子的员工,都可以申请每周一次、每月最多三次的“陪娃”假。  高温酷暑期间,上班族最希望得到哪些来自企业的关爱?除了高温津贴、高温慰问等规定动作,企业又是通过哪些“自选动作”,向劳动者送上炎夏中的第一份清凉?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如今的高温福利,已从盐汽水、绿豆汤等“老三样”升级转型,成为企业关爱职工的重头戏。

  有人欢喜有人忧

  尽管气温飙升到34℃,在一家食品公司上班的小琴仍舍不得叫出租车,宁愿每天早晚去挤地铁。“公司里根本没发高温费,我们这种小白领,本来收入就不高,一个月出租乘下来,起码上千元,开销太大了。”小琴说,公司不仅没有高温津贴,连劳防用品也没发过,“唯一表示关爱的,就是给我们发了一点企业生产的食品。很多同事拿到这个‘高温福利’,都是一脸苦笑。”

  小琴公司的做法并非少数,不少网友就反映,与令人羡慕的高温假、疗休养等高温福利相比,他们的福利可谓五花八门:有的发了一条毛巾和几袋食盐,这位网友表示不解:“难道公司的意思,就是让我们出汗了拿毛巾擦,热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,喝盐水防中暑吗?”另外,有的企业发游泳圈,让不会游泳的员工哭笑不得;有的企业则发了一箱碎冰,员工称“去年发的没吃完,还在冰箱里。”

  记者了解到,对于高温福利,劳动者喜欢更加实惠的补贴,比如高温津贴、高温假以及防暑降温用品等,“其实,我们需要的是企业真正关爱员工的那份心。”小琴说。

  用心为员工“降温”

  其实,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撇开那些用游泳圈“对付”员工的企业不谈,更多的企事业单位早在高温来临之前就已未雨绸缪,为职工准备了贴心多样的高温福利,确保劳动者健康度夏。

  交运集团下属的零部件制造分公司外来务工人员较多,为了进一步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,公司加大投入,加强防暑降温设施的维修保养工作。六月份前,各所属单位及时对防暑降温设施进行检修,各基地共完成空调、风扇的维护保养近1070台(套)。其中,英提尔公司新增冷风机组3台,耗资30多万元,通过冷风输送,使一线生产车间温度降低2至3度。

  交通大众公司一线职工多为班车司机,分散在不同区域,为确保司机得到充足休息,该公司规定:如果班车服务单位不提供休息场所,公司就以班组为单位租赁公房,而且确保每个租赁公房空调设备都能正常运转。同时,租房费用、水电煤公用事业费用都由公司支付,这一举措实实在在地解决了驾驶员的后顾之忧。

  上海市邮政分公司邮区中心局承担了大量包裹邮件的分拣、运输任务,怎样在酷暑炎夏为职工送上一份“清凉”,让职工安心工作?高温来临前,中心局就组织了职工代表巡视,召开防暑降温专题会议,通过座谈会、现场看等形式,了解职工需求,不仅确保盐汽水、酸梅汤等清凉饮料可以畅饮,而且及时更换、补充防暑药品,“另外,针对梅雨高温季节人体湿气重易引发腰腿酸痛的情况,我们还为每个部门工作配置了拔火罐,受到职工的欢迎。”该局副局长、工会主席陈华介绍道。

  因地制宜效果更好

  人力资源专家季姚力分析道,高温福利并不具有法律强制意义,而是体现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。从字面上解读,高温福利应该着重体现“高温”二字,因此更多地偏向防暑降温以及劳动保护。

  “从这一角度来看,劳动者对于单位发放的盐汽水、风油精之类的劳防用品应该正确对待,这是企业针对高温季节特点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必要举措。”此外,他认为,企业在高温福利发放过程中也应因地制宜、量力而行,根据行业特点、岗位特点为劳动者准备高温福利,“比如,在同一个单位,可以更加关注经常在户外工作的员工,根据不同的岗位发放适宜的高温福利,充分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爱。”

 
 
 
 
 
首页  |  关于我们  |  协会动态  |  HR资讯  |  人物访谈  |  学术沙龙 |  会展与培训  |  友好往来  |  会员专区  |  HR社区